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香港中文大学特别交流学习计划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直硕项目(哥大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香港中文大学特别交流学习计划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直硕项目(哥大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理工学院朱建教授、李镇教授荣获第三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理工学院朱建教授、李镇教授荣获第三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2023-12-14 学院新闻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内赛)龙岗区预选赛暨第三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龙岗区CIC创新创意中心举行。理工学院朱建教授团队项目获得高端装备制造一等奖,李镇教授团队项目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等奖。

 

获奖名单链接:http://www.lg.gov.cn/bmzz/kjj/xxgk/qt/tzgg/content/post_10848834.html

 

 

多功能硅胶3D打印团队 - 多功能硅胶3D打印技术

颁奖图 左七为理工学院朱建教授

 

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在制造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本项目聚焦于多功能硅胶的3D打印技术,搭载独立四通道打印喷头及自动视觉定位系统,实现了个性化、多材料、多功能、高精度的硅胶自动化加工与制造。硅胶打印机的性能及精度达到并超过了国际相关设备,可以实现国际设备的国产替代。硅胶得益于其高弹性、生物兼容性及耐腐蚀性,而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生产、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及软体机器人领域。

 

团队负责人介绍

朱建博士于200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加拿大NSERC(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博士后奖学金。朱建博士随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是人工肌肉的力学分析。朱建博士是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的客座编辑(Guest Editor),SPIE EAPAD (Electroactive Polymer Actuators and Devices) conference大会委员会委员。他的研究兴趣在于软体智能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材料和结构。朱建博士2022和2023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斯坦福大学发布)。

 

Deep Bit Lab团队:LLM-Brain服务型机器人

颁奖图 图左二为团队主要成员韩亚潼博士

 

本次获奖的项目是理工学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的孵化项目,我们希望融合多模态大模型、类脑智能和先进机器人控制技术,开发全新的服务型机器人:LLM-Brain服务型机器人,其中的多模态大模型可以赋予机器人对现实世界丰富准确的感知理解,并且可以具备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而类脑模型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泛用性。LLM-Brain服务型机器人相较于传统自动化机器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其具备适应力、理解力、交互力、规划能力和可以用自然语言控制的特性,是机器人真正走进生活服务人类的必要条件,拥有极强的落地实用性。

LLM-Brain服务型机器人功能说明

 

Deep Bit Lab在3D视觉、自动驾驶和多模态大模型方面有着丰厚的积累,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顶级期刊TPAMI以及顶级会议CVPR、ICCV、ECCV、NeurIPS、AAAI、IJCAI等。团队研究的三维点云解析算法获得了大场景语义分割竞赛SemanticKITTI单帧竞赛和双帧竞赛双料冠军,ShapeNet ModelNet40分类第一,Nuscenes单目标跟踪第一。同时,在ICCV2021城市场景解析竞赛中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对于三维大场景点云解析算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李镇教授(团队负责人),校长青年学者,领导Deep Bit Lab团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3D视觉解析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点云解析,多模态联合解析),深度学习等基础理论算法研究。

 

韩亚潼博士(团队负责人)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博士后,哈工程-斯坦福联合培养博士,从事机器视觉、具身智能和类脑模型研究。

 

崔曙光教授(团队顾问),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双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高被引学者,IEEE Fellow,深圳市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人,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院长。

 

袁之浩博士研究生(VLM系统开发负责人),理工学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3年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visual grounding和多模态大模型。

团队其他核心成员包括程宇昕、郑淏天、任镜霏、殷泽成等。

 

大赛介绍

第十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内赛)龙岗区预选赛暨第三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指导,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承办,旨在以赛引商引才,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19个省市和地区的585个创新项目参赛,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经过初赛、行业半决赛、行业决赛等层层选拔,40个企业和团队分别获得第三届龙岗双创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各行业的一二三等奖。

源于:585个项目参赛角逐!这场颁奖见证龙岗创新力量https://mp.weixin.qq.com/s/poqf8c4XowX1EoG_ZRYV3g 

 

颁奖典礼现场图

 

*部分内容由朱建教授、李镇教授提供

 

相关推荐

【海外人才招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诚邀英才共聚

喜讯 | 理工学院师生共7篇论文被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领域顶会之一IROS 2025接收
喜讯 | 理工学院师生共3篇论文被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 2025接收
关注我们
发现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招生办 教务处 学术交流处 科研处 图书馆
传媒聚焦
  • 学院新闻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