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回顾 | 2020年CUHK(SZ) CCPC竞赛圆满完成
摘要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CCPC) 是全国范围内的ACM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灵活地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算法设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编程实现和计算机系统能力。题目强调算法的高效性,不仅要解决一个指定的命题,而且必须以最佳的方式解决指定的命题;它涉及的知识面广,与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直接关联,对数学要求较高。这项比赛不仅强调学科的基础,更强调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我校理工学院在Maker Lab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加2020威海赛区比赛及秦皇岛赛区比赛,斩获两个铜牌。
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的种子选手,赛后,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程序设计大赛应运而生。该比赛由Maker Lab组织,获得了理工学院、IEEE、计算机协会的共同支持,旨在培养本校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内计算机科学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专业赛事。
本次大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编程能力的舞台,同时设立一、二、三等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ACM比赛。

CCPC 秦皇岛站比赛


我校于10月18号派遣一支队伍参加CCPC秦皇岛赛区比赛,斩获铜牌,组内成员包括刘澈、谢昊轩、胡海川。
CCPC 威海站比赛


我校于10月25号参派遣一支队伍参加CCPC威海赛区比赛,斩获铜牌,组内成员包括吴东昊、陈宇昂、曲恒毅。
导师点评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选拔具有扎实编程基础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且是我校第一次参加CCPC大赛,2020年我校仅派出两只队伍参加比赛。由于疫情的原因,以往的现场比赛变成了网络比赛,即使如此,来自全国的比赛选手依旧表现出强悍的计算机实力,而我校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从几百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我校学生的编程能力基础很强。之后每年我们都会继续组织学生参加ccpc等算法竞赛,希望在以后的比赛中,我校学生越赛越强,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校内赛赛前培训
赛前培训准备
为了让同学们对比赛背景、比赛方式、题目难度有深入的了解,大赛组委会分别于11月15号和11月22号进行培训。
温标林助教老师分析同学们的问题
本次赛前培训由温标林教学助理于创新作坊 Maker Lab组织。温老师从中学开始参加算法竞赛,曾获得ICPC区域赛银牌、CCF-CCSP程序设计竞赛金牌等奖项,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在课堂上,他分享了往年同学们参与ACM比赛的经历以及参与比赛带来的好处,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温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学习,踊跃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这次培训,同学们对比赛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加了参加比赛的信心。
校内赛正式比赛
本次比赛于11月28日14:00 开始,于CUHK(SZ) Virtual Judge进行,比赛采用CCPC和ICPC赛制,线下进行,比赛题目由老师和学生经过反复斟酌共同完成。历时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比赛结束钟声敲响时确定前三名。
比赛规则:排名结果是结合总耗时及正确解题数目获得。试题的解答通过网络提交,每一次提交会被判为正确或错误,判决结果会及时通知参赛者,每次不正确的提交将被加罚20分钟。如果多个参赛者解题数目相同,则根据总耗时间与惩罚时间之和进行排名。

学生分享
程思浩 冠军
理工学院
我在中学的时候有过一点编程基础,所以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想历练以下自己,很荣幸获得了冠军。比赛题目有质量有梯度,有为编程爱好者准备的简单题,也有为编程大佬们准备的难题。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如果明年我有幸加入出题组,一定会想办法提高大家的平均成绩。希望大家踊跃报名校赛,多多支持校赛举办。

陈建文 亚军
数据科学学院
朋友圈偶然刷到这次比赛,由于有高中的竞赛经历,便抱着重在参与、学习经验的心态参加了。这次比赛让我再次感受到以前竞赛时的热血沸腾,最后一分钟切题真是我没想到的。算法竞赛对逻辑思维大有益处,希望更多同学加入其中,多多支持学校ACM相关活动。
黄永晋 季军
数据科学学院
这次获奖其实蛮出乎意料的。9月份参加完CCPC网络赛,我所在的队伍没有出线,我也就没有进一步参赛的计划。后来看到SSE第一次举办算法竞赛,我毅然决定报名参加。算法竞赛很有趣,而且对未来的就业升学有挺大的帮助,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喜欢上算法竞赛,并加入到学校的ACM队伍中。最后感谢潘教授和出题人为我们准备了这场有趣的比赛。
导师点评
潘文安教授:
许多同学是第一次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面对疫情困境以及经验不足的挑战,同学们依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凭借扎实的编程基础,获得了很优秀的成绩。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挖掘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竞赛成员,他们拥有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优秀的编程能力,我们会支持他们进行之后的地区性、国际性比赛,我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比赛中一定会节节胜利,成为学校的荣誉。今后,我们理工学院会继续组织各种比赛,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让我们的比赛越办越好,让同学们越赛越强。
教授简介
潘文安教授
理工学院副教授
潘文安教授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并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硕士以及哲学博士学位。他于2006年至200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在求学期间,获得了日本政府文部省,香港政府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以及香港裘槎基金的慷慨支持。
潘教授于2015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长期在世界500强公司科研机构包括华为(美国),三菱(波士顿)和 索尼(东京)从事前沿科研工作。潘教授现在的研究方向包括智慧物联网以及机器学习在通信和卫星遥感领域的应用。他担任港中大(深圳)-中科辰新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2020-2025)以及深圳市物联网智能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