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项目(哥大精英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项目(哥大精英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学院资讯
  • 理工学院黄建伟教授和赵俊华教授团队与银河国际打造首只碳卫星+碳无人机+AI 算法的绿色债券

理工学院黄建伟教授和赵俊华教授团队与银河国际打造首只碳卫星+碳无人机+AI 算法的绿色债券

2024-03-04 学院新闻

近期,全球首只结合“碳卫星”、“碳无人机”等技术认证的绿色债券于香港交易所成功发行。由理工学院黄建伟教授和赵俊华教授带领的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简称:SIDE)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团队(简称:AIRS)在为发行人东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阳国资)出具发行前的第二方意见(以下简称:SPO)中,将“碳卫星”、“碳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企业范围一、二和三的碳排放数据披露。新华社和中国证券报等权威央媒均已对该绿色债券上市的新闻进行了报道。

 

东阳国资此次绿债发行规模120亿日元,息票率1.45%,发行前由SIDE为其出具SPO报告,并被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采纳。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国际)担任此次债券发行的全球协调人,凭借在行业领域内的多年深耕和前瞻性眼光,积极调动行业资源与学术资源,将SIDE与AIRS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创新技术应用到绿色项目中,促成了企业对自身碳排放信息的主动披露。东阳国资与数经院的这次合作既是对国内外碳排放披露要求日趋强制化的正面响应,也是企业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要求的重要体现。

该SPO报告框架符合国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数据采集完整合理、技术来源科学有效。报告中创新地加入了碳卫星、无人机与AI算法模型等高精度碳溯源技术,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可信碳数据库等数据,实现了企业碳排放更全面精准的统计,该项技术来源于理工学院赵俊华教授与黄建伟教授承接的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的“基于高精度碳溯源感知技术的碳认证体系研究”的技术成果。

此次学术指导团队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赵俊华教授、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可持续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黄建伟教授,团队成员平依鹭、章政文、刘国龙、王馨蕾、马运青、张凯翔、柳文轩等共同参与。期间,团队赴浙江东阳绿色项目地调研发债企业生产情况及项目地经纬度坐标等信息,并使用搭载温室气体监测仪的无人机飞行实时采集园区上空细粒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通过采集企业绿色项目园区上空碳卫星高空大面积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并结合无人机低空拍摄到不同高度的监测区域图像,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处理数据,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碳计量。

 

企业绿色项目园区碳卫星图

 

无人机飞行采集碳排放数据

 

SIDE与AIRS基于碳卫星与碳无人机数据构建人工智能模型,支持关于绿色债券第二方意见报告的发布,标志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又一次新尝试,是对国家“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的有力贯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坚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也呼吁更多企业顺应国内外绿色金融市场的主流趋势,加强自主披露碳排放信息的力度。

 

教授简介

黄建伟,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和协理副校长(拓展事务),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和群体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黄建伟是IEEE Fellow,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师,科睿唯安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2005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至2007年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2007年至2018年间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

黄建伟长期专注于网络优化,群体智能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总共发表了7本英文学术专著,360多篇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超过17000。他的论文11次获得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包含2011年IEEE马可尼无线通信论文奖。他获得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2009年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

黄建伟现任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主编,曾任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的副主编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方向的所有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的编委。他历任IEEE通信学会认知网络专委会主席,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主席,以及IEEE通信学会亚太分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他获得2015年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杰出服务奖和2010年IEEE GLBOECOM卓越服务奖。

 

赵俊华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能源金融实验室主任,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他回国前担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主任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有11年的电力行业从业经验。长期从事智能电网、电力市场、低碳转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超过100篇,IEEE Transactions收录论文50篇。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引用11100次,H-index为52(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合著英文著作两部。

2022年获广东省电力科技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获国际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Economics年度最具影响力论文。2017年获澳大利亚达沃斯论坛(ADC Forum)授予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of the Future)。2017年获国家科技部“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中文科技期刊论文”奖。2016年获得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授予最佳审稿人奖。2014年获得IEEE电力与能源大会(IEEE PES General Meeting)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两次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获深圳特区金融学会重点课题评选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工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担任我国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和首个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国内首个跨境碳交易产品的设计。参与开发的多个软件产品先后应用于纽约爱迪生公司、港灯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中海油、大唐发电等大型能源企业。

招商银行总部特聘能源行业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展望报告(Australian National Outlook)》特邀外部专家。IEE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 on Active Distribution Grids and Microgrids联合主席。IEEE PES SBLC (Smart Building, Load and Customer) 亚太工作组秘书,国际智能电网联盟(GSGF)“Interfaces of Grid Users/ Focus on EV and Local Storage”专家组成员。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Economics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相关推荐

喜讯 |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师生成果入围ICRA 2025最佳会议论文奖

喜讯 | 港中大(深圳)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面向5G/6G的智能反射面大规模控制算法及技术”项目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报名开启 |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全日制理学硕士项目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关注我们
发现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招生办 教务处 学术交流处 科研处 图书馆
传媒聚焦
  • 学院新闻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