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复杂体系激发态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专项研讨会圆满结束
2024年1月12日-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杂体系激发态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专项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次获得国家基金委科技活动专项支持,项目负责人是理工学院帅志刚教授。该论坛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学术品牌活动“翔龙鸣凤科学论坛”研讨会系列之一。此次研讨会汇聚了黄乃正院士、方维海院士、马於光院士等50余名来自中国及海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领军人才,围绕复杂体系(有机、高分子、量子点等)核心基元的激发态问题,通过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了深度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与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开幕式
帅志刚教授
论坛开幕式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科研)帅志刚教授主持,帅教授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观众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教授在致辞中向全体与会人员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概况。他指出本次会议能让众多来自海内外的化学专家齐聚一堂,探讨激发态这一重要化学问题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难能可贵的。唐教授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观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利用午餐时间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学校10年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情况。
沈祥建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二处化学理论与机制项目主任沈祥建主任在开幕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与观众介绍了发展精确描述复杂体系激发态的理论方法和原位实验表征手段的概况,希望通过本次专项研讨会的召开,报告人多提领域难点,与会嘉宾多参与研讨,共同为该领域方向的发展进行5-10年的规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杂体系激发态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专项研讨会以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的形式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山东大学步宇翔教授、厦门大学曹泽星教授、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雪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崔刚龙教授、山东大学邓伟侨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付红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龚学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何晓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彬教授、北京大学蒋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兰峥岗教授、南京大学黎书华教授、南京大学李伟教授、山西大学李思殿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四川大学李象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天津大学李新奇教授、厦门大学梁万珍教授、北京大学刘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亚军教授、山东大学刘文剑教授、山东大学马海波教授、山东大学马玉臣教授、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彭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邵久书教授、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王浩斌教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浙江大学王林军教授、东华大学闻瑾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晓君教授、厦门大学吴玮教授、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复旦大学徐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严大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严以京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易院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建平教授、复旦大学张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增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永生教授、厦门大学赵仪教授、复旦大学郑晓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郑小燕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庄巍教授均参与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圆桌讨论(与会嘉宾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最后圆桌论坛阶段由基金委项目主任沈祥建教授主持,研讨会嘉宾所展开的深入探讨和针对复杂体系的激发态问题的交流,将形成一份战略报告,为相关基金资助提供依据。
研讨会报告内容回顾
1月12日主题报告(上午)
1月12日上午主题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方维海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严以京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王浩斌教授带来主题报告。
主持人方维海院士
主持人严以京教授
报告题目:有机/高分子激发态
马於光院士介绍了OLED中激子生成带尾态密度与能量分布问题,高能激子态的潜在应用,以及激子声子的耦合问题。详细说明了芳香骨架中发光效率与光谱展宽的矛盾,其中碳碳双键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实现键长平均化来解决谱线变宽。目前,在花菁染料,多重共振热活化荧光材料中实现了键长平均化及电荷平均化。最后,马院士展望了有机发光材料中分子间的电子过程,手性材料中的激发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三线态基态的高效率发光。
马於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量子点激发态
彭笑刚教授以一个特别的不等式“量子点<半导体纳米晶≈激子半导体”为引子,从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出发,在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动态激子形成与湮灭机制、动态激子-声子耦合与极化子、及动态激子耦合与“人造分子”四个板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讨论,分析了各个板块本身所具有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广大学者积极创新、勇于尝试。
彭笑刚,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有机光电机理
陈冠华教授介绍了由振动耦合介导的给体-受体界面上的相干实空间电荷传输的问题。主要分析了电荷分离效率以及电荷转移是由于相干还是振动耦合引起的问题。介绍了量子输运的精确TDDFT方法和第一原理Liouville-von Neumann方程。最后阐明了振动相干对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二极管光电流产生的贡献。
陈冠华,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ML-MCTDH and Tensor Network States
王浩斌教授从被称作数值精确量子多体方法“黄金标准”的ML-MCTDH理论出发,结合图像形象地介绍了该方法中重要的压缩方法—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并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了对张量网络新的阐释:在结构上ML-MCTDH与Tree Tensor Network States是完全等效的,通过限定Tree Tensor Network States中“树枝”的生长方向可以发现其同样囊括了其他常用张量网络的结构如Matrix Product States。同时王浩斌教授也提到了Tree Tensor Network States存在的限制:迭代程序在编写上的困难、长时间动力学演化上的混沌等。
王浩斌,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教授
1月12日主题报告(下午)
1月12日下午主题报告由山西大学李思殿教授、南京大学黎书华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张建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付红兵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永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易院平教授、厦门大学梁万珍教授、东华大学闻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崔刚龙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郑小燕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刘亚军教授带来主题报告。
主持人李思殿教授
主持人黎书华教授
报告题目:光合蛋白激发态动力学
张建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有机激光
付红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中的激发态过程
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光电材料激发态
易院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谐振腔中的激发态结构
梁万珍,厦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外场调控激发态超快过程的理论模拟
闻瑾,东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从头算激发态动力学模拟
崔刚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分子聚集体激发态理论
郑小燕,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生物发光中的激发态计算
刘亚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月13日主题报告
1月13日主题报告由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四川大学李象远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徐昕教授、复旦大学郑晓教授、厦门大学赵仪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兰峥岗教授、南京大学李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何晓教授、北京大学蒋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邵久书教授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带来主题报告。
主持人王金兰教授
主持人李象远教授
报告题目:激发态DFT
徐昕,复旦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复杂环境中的分子自旋激发
郑晓,复旦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光电材料激发态过程
赵仪,厦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非绝热动力学与时间分辨光谱和机器学习
兰峥岗,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大体系的分片局域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
李伟,南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Fragment-based quantum chemistry method for excited states of large complex molecular systems
何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针对无机发光材料的电子激发态理论方法探索
蒋鸿,北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Quantum evolution represented by Brownian motion
邵久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激发态量子计算
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月14日主题报告
1月14日主题报告由厦门大学吴玮教授、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马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龚学庆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晓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雪波教授、山东大学马玉臣教授、厦门大学曹泽星教授、复旦大学张颖教授及浙江大学王林军教授带来主题报告。
主持人吴玮教授
主持人谢代前教授
报告题目:分子聚集体的激发态与量子动力学研究
马海波,山东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光催化材料工程的理论研究
龚学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低维材料自旋激发的理论研究
武晓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理论-数据-实验的高效窄带蓝色OLED的分子设计与器件研究
陈雪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处理复杂体系激发态的多体格林函数理论
马玉臣,山东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激发态过程
曹泽星,厦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广义杂化多参考态密度泛函方法: tB4LYP
张颖,复旦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量子点激发态理论计算
王林军,浙江大学教授
闭幕仪式
在闭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二处化学理论与机制项目主任沈祥建主任首先向诸位在会议中议题深刻、热情研讨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众多专家学者大力的支持下,化学学部才得以不断开疆扩土、取得进步;之后沈主任对会议具体内容做出深刻总结,并对化学学科的未来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我国化学事业的美好愿景。
沈祥建主任
帅志刚教授对参与研讨会的各位嘉宾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此次研讨会的信任,以及各位研讨会组织者对本次会议的辛勤付出。
帅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对本次会议的个人感受,赞扬来自理论化学领域的各位演讲者们所呈现的报告既精彩纷呈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指出,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之下,新的思想方法才得以产生。同时作为前辈,帅教授也对中国理论化学界一众青年学者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相信在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下,中国化学学科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帅志刚教授
最后,本次研讨会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