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项目(哥大精英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致辞
    • 学院手册
    • 学院视频
    • 联系我们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简报
    • “师说”教授专访
    • 最新公告
  • 教育教学
    • 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双主修项目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3+2项目(哥大精英班)
      • 本硕连读精英班(翔龙鸣凤班)
      • 直硕计划
      • 直博班
      • 教务Q&A
    • 理学硕士项目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集成电路与系统理学硕士
      •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兼读制)
    • 研究型硕博项目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能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研究人员
  • 学术科研
    • 科研领域
    • 实验室
    • 科研速递
    • 学术活动
      • 翔龙鸣凤科学论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回顾
    • 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 理工学生
    • 学生活动
    • 学生成就
    • 学生风采
    • 学生社团
    • 创新作坊
      • 关于我们
      • 设备列表
      • 创意点子
  • 职业发展
    • 关于我们
    • 职业手册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交流交换项目
      • 联合培养项目
    • 升学与就业活动
      • 最新动态
      • 行业分享
      • 求职工作坊
      • 升学工作坊
    • 升学就业咨询平台
    • 校友录
  • 人才招聘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理工学生
  • 学生成就
  • 喜讯 | 理工学院五名学生荣获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奖学金

喜讯 | 理工学院五名学生荣获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奖学金

2023-10-25 学生成就

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于2011年8月13日在深圳市成立(以下简称基金会),其创立旨在弘扬大运精神,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境外(含港澳)学生来华留学、国内学生到境外(含港澳)留学以及开展和资助有益于发展深圳教育事业的对外友好交流活动等。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18名学生获奖,其中理工学院五名学子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获奖。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

 

罗南煜

2019级本科生 理工学院 逸夫书院

即将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统计学科学硕士

本科专业排名前10%

2019-20,2020-21学年学业奖学金

2019-20,2020-21,2021-22学年院长嘉许奖

斩获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Offer

 

四年前,罗南煜刚刚结束高考,进入汕头的一家公益医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志愿者服务,协助中医科室的医生为住院老人进行针灸治疗和心理疏导。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意识到了当今社会老年群体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对心理咨询,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群体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一颗热爱心理学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大二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南煜加入了深圳大数据研究院智慧校园项目中一个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学生学习风险的项目组。这一项目将教育心理学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给予他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心理学和数学学科的融合关系。

在大三,他幸运地结识到何金波教授,并在其量化心理学实验室做RA(研究助理)。这使他更加明确自己在量化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兴趣,并对未来的科研、升学和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划。在自己本科专业应用数学的基础上,他进一步细化选择统计学作为自己硕士攻读的方向,并顺利收到了牛津大学数据科学硕士项目的offer。

在他看来:“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关怀浓厚的学科,它与数据科学的融合能够给数据科学这一‘条条框框’的学科带来更多‘温度’。而数据科学则以其严谨性和客观性帮助心理学研究避免主观因素导致的结果偏差”。

在校期间,他不仅在学业上、科研上表现优异,还对校园组织建设充满热情:两次担任本科生助教,担任逸夫书院的学生助理、学校职业规划与发展处学生助理团队里视觉策划部的部长、职业规划发展处的学生助理。他认为参与校内社团和组织是一种win-win(双赢),对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都是有益的。

对于未来,他满心憧憬。他希望在博士毕业后能从事研究消费者心理和心理健康顾问等市场化、偏科研方向的工作,利用自己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量化心理的专业领域上贡献力量。

 

韩炅皓

2019级本科生 理工学院 思廷书院

即将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校区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理学硕士

荣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

2022年思廷书院全人发展奖

曾担任本科生助教

斩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布朗大学等名校offer

 

刚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毕业的韩炅皓,正在准备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校区攻读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理学硕士学位。此前,她已收到多所世界著名学府,如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录取通知。

童年时学习乐器和在乐团的经历让她对音乐及相关方面十分关注。本科在读期间,她对音乐与计算机交叉领域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次人工智能课程作业中的初次探索让她找到了音乐和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向,并坚定了继续探索这一领域的决心。随后,在毕业设计和罗切斯特大学交换期间她进一步学习并探索人工智能和音乐相关领域。

此外,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她参与过“微光公益”组织的“生活如剧”活动,辅导青少年排练剧本;作为“蓝信封”通信大使,与乡村儿童通信交流;作为铺路石数字素养课的志愿者,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传授编程技能。她在学业与课余上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教授和同学的认可,并于2021年获国家奖学金,于2022年获思廷书院全人发展金奖。

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她期待不已,希望能进一步深入人工智能与音乐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优秀同学交流学习。

 

 

今年港中大(深圳)博士生马献平荣获大运留学基金会提供的短期交流奖学金,这也是我校首位获得此奖的博士生。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马献平

2021级博士生 理工学院 思廷书院

即将参与香港中文大学交流项目

研究经历:

2022年4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 Q1分区的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A crossmodal multiscale fusion network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的文章;

2023年1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 Q1分区的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augmented by mutually boosted atten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vhr remote sensing images的文章;

2023年6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 Q1分区的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Cloud-EGAN: Rethinking CycleGAN From a Feature Enhancement Perspective for Cloud Removal by Combining CNN and Transformer的文章;

两篇遥感文章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的遥感顶级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上发表。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马献平与大多数人一样,通过秋招进入职场,在一家大型企业做着程序开发相关的工作。然而十个月的工作生活让他看到了本科生学历的发展空间上限,从而坚定了他继续读研深造的决心。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关注到有着丰富教育资源和自由学术氛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并以科研助理的身份加入校内的科研团队。

在2021年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博士项目offer后,他加入了潘文安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开始学术研究。潘文安教授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在潘文安教授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遥感图像处理,以深度学习为工具,致力于解决多模态融合和无监督的域适应任务两大学科难题。

但受疫情的限制,他无法与国外学者面对面交流或者亲身到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于是,国内的短期学习项目成为了他与其他优秀科研工作者交流进步的主要途径。读博期间,他先后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交流项目,与众多优秀科研工作者进行跨学科交流,并大受启发。

今年秋季开学后,他将前往香港,在世界地理学系专业排名第24的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交流。他介绍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遥感的软件技术和知识背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前期基础,而香港中文大学则在具体的应用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前者能帮助后者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上进行模型的更迭升级,而后者的遥感技术在多类场景下的应用经验能为前者的遥感技术项目落地提供方法指导。本次的交流活动将是实现双方院校的优势互补的好机会。

目前,他计划在遥感和计算机领域继续潜心研究。未来他希望能成为一名科研学术导师,在沉浸学术的同时也帮助更多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研究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部分奖项获得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吴东泽

2019级本科生 理工学院 祥波书院

即将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

——学者需要具备热情和耐心

学院前2%

三年学业奖学金

在校期间曾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IEEE JSAC期刊(中科院一区,CCF计算机网络A类期刊之首,最新影响因子16.4)上发表论文

斩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offer

 

我坚定地要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以中国学者的身份自信地步入世界,并且坚定地要在完成学业后回到深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我认为作为学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对研究领域的热情与耐心。我对信号处理领域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充满热情,这也是我能够在本科期间忙碌于课业之余也能保持高效科研状态的一大原因。我在科研中曾遇到不少挑战,这也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曾经在我的一段有关模型泛化与信号处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模型的收敛速度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我很快就投入到文献综述里,从前人的研究中寻找灵感,不久我便想到可以通过改善模型的损失函数,以使得在不同环境下,模型的参数可以得到快速适应。我们文章中的一个新算法:Model-Agnostic Meta-Learning with Domain Generalization便因此诞生了。

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港中大(深圳)充分利用资源,发掘自己的热爱与潜能。同时也要勇敢尝试不同的领域,learn from the big minds!

 

Vincent Billy

2021级本科生 理工学院 思廷书院

He received Full Tuition, Academic Performance, Shenzhen Universiade, and Nobel Class scholarships.

Studying at CUHK-Shenzhen has been an invigorating and transformative journey for me. The university's innovative curriculum, especially in the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s broadened my horizons and equipped me to tackle complex problems by combining insight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I also had the chance to serve as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Fellow under my academic advisor, Prof. Xiao Bowen. I embraced my role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purpose beyond mere duty. This opportunity to teach has enriched my grasp of the subject and imbued me with a commitment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ose around me. 

Living in Shenzhen and being part of the CUHK-Shenzhen community has been an exciting and eye-opening experience. The resources,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and the comforting embrace of the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ve made this place a home away from home.

 

以下为获奖者名单,请向他们致以热烈祝贺:

(排名不分先后)

来中国境内奖学金

HITOMI TEE JIN LING

TANG TZE YING

DING YEEN YI

KEE CHENG

VINCENT BILLY

AARON

STEPHEN KOWINTO

REIKO CHOW ZIN SHIN

JANE LIM CHUN JIA

ZOE EMMANUEL HALIM

KEZIA LIU

 

出国境奖学金

吴东泽

黄永强

李婧雯

余奕满

韩炅皓

罗南煜

 

短期交流奖学金

马献平

 

相关推荐

喜讯 | 理工学院程思浩同学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高年级)二等奖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学生赴加拿大温哥华2024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并发表学术报告
喜讯 | 港中大(深圳)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硕士邓建辉、杨华华同学入选“2023福布斯中国 · 出海全球化人物Top30”榜单
关注我们
发现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招生办 教务处 学术交流处 科研处 图书馆
传媒聚焦
  • 学院新闻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