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学研究中心开幕仪式暨系列专题座谈会
10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学研究中心开幕仪式成功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校长讲座教授黄劲松教授、数学家张寿武教授为开幕式致辞。
蔡小强教授对数学研究中心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希望研究中心可以在学校学术创新、跨学科合作、社会责任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数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劲松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我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中心的使命。他着重强调数学研究中心将会在我校学术发展和学术国际交流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欢迎各位师生与访问学者到访数学研究中心新建立的Common Room(志仁楼420室),并表达了对数学学科和中心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张寿武教授祝愿中心能在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成为学术界的亮点,期待更多的访问学者与中心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数学领域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 蔡小强教授 |
校长讲座教授 黄劲松教授 |
数学家 张寿武教授 |
数学研究中心成立剪彩仪式 |
01 “大师讲堂”回顾
张寿武教授讲座现场
本次大师讲堂邀请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张寿武作通俗报告,张寿武教授以泰戈尔的诗“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开场,带领大家回溯了丢番图方程的历史。张教授从老少皆知的勾股方程谈起,以代数、几何、分析三个角度给出该方程的有理数解,接着谈到同余方程,将其归结为求椭圆曲线的有理点,由此引出椭圆积分、椭圆函数的周期性、有理点集的群结构等概念。最后,他介绍了莫德尔猜想即“亏格大于一的曲线只有有限多个有理点”、Heegner利用自守函数来构造有理点等历史。张寿武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听众领略到数论与算术几何数千年来绚烂的发展历程。
讲座现场
02 “数学人生”座谈会回顾
“数学人生”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由黄劲松教授主持,嘉宾何旭华教授、李卫平教授、孟国武教授、王学锋教授、于如冈教授、张寿武教授与师生们分享数学人生。
教授们首先分享他们有趣的数学之路,谈起与数学的缘分,有些教授被陈景润的故事打动,自幼便喜欢数学;有些受数学书籍的感染而迷上数学,例如Richard Courant的书“What is Mathematics”及希尔伯特自传等。谈到研究方向,张寿武教授说喜欢数论是因其有继承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王学锋教授说选择偏微分方程是因为准备一次讨论班时接触到偏微分方程的抽象理论。聊及研究数学,李卫平教授说起自己经常出去参加会议或者邀请专家来做报告,可以获得更多灵感,找到与人合作的机会。教授们还谈及了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也有机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数学人生”座谈会现场
在提问环节中,参与座谈会的师生们踊跃地提问:
Q1: 数学专业的博士生每天学习的时间较少,看起来不是那么Hardworking,请问如何看待?
学数学其实是很累脑的,很多时间是经受挫折的状态,特别是做学生的时代,开始是读别人的东西,还没到随心所欲的状态。读别人的东西要理解别人的想法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不懂的会导致挫败感。不过一旦走过去了,像我这个年纪回头看会觉得获得了很多精神享受。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理解问题的本质。例如今天写的同余方程,鲁莽的人拼命地造出很多解来,那是错的。正确的方式是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个方程,它跟什么有关系。例如费马大定理,到最后证明出来才发现,不是数论不懂,而是分析不懂,是关于模形式和表示。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的。
Q2: 学习数学有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怎样克服?
我们基本上都在经历困难,成功得很少,像踢球一样,进的球很少。累了就休息,爬起来再踢。这就是天分,这个过程我不觉得累。
Q3: 学习数学的过程容易忘记所学的内容,怎样才算理解一个数学的对象呢?
忘掉是适合学数学的,每次都重头来,有新的想法。能忘掉是优点不是缺点。你忘掉说明那样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东西不会忘掉。
Q4: 数学竞赛走得很远是不是难以做研究?
数学竞赛是几个小时的问题,研究需要更长时间。数学竞赛有套路,但研究需要在套路之外有所创新。从竞赛到研究需要做一些改变。
座谈会现场同学提问
座谈会现场师生合影
座谈会结束后,师生移步志仁楼420数学研究中心,共进茶歇。同学们围着教授,继续座谈会后未尽的热烈讨论。茶歇过后,访问教授们参观了校园,在图书馆观校园沙盘,欣赏徐扬生校长的书法和校长读书角,在学勤参观书院设施,了解学生丰富的校园生活,在神仙湖边,迎着夕阳,结束了开幕式系列活动。
在此,黄劲松教授代表数学研究中心感谢大学及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理工学院方奕森老师、陈良平老师和蒋妮老师等各位同事的帮助。